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當傷痛來臨 : 陪伴的修練

  • 點閱:361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當傷痛來臨:陪伴的修練》 ◎ 繼《於是,我可以說再見》、《因愛誕生》之後,悲傷療癒專家蘇絢慧又一感人力作,講述面對「傷痛」和「陪伴」的主題,引領讀者重拾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能力與連結。 ◎ 本書以十堂課為例,逐步探討陪伴關係的概念,學會陪伴身邊受苦、失落、不快樂、面臨傷痛的人。章末附有「陪伴的實踐(練習作業)」,提供讀者最貼心的心靈思考練習。 ◎ 謝茉莉(國防醫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感動作序! 正因為人生有真實的苦痛與傷害存在, 我們都需要有人陪伴,必須正視陪伴的關係…… 「從小帶我們長大的爺爺過世了。我跟弟弟在世上沒有家人了……」 「爸爸的工作就快要不保了,我該怎麼對家人交代?」 「怎麼辦?媽媽突然得了癌症,往後小孩子該怎麼辦?」 「哥哥被兵變了,整天失魂落魄的,好擔心他會想不開。」 「妹妹失戀了,因為感情痛苦好久,我該怎麼安慰她、陪她度過呢?」 當傷痛來臨,我們常常感受到不安、無措,這種情緒黑洞不斷拉扯,讓人掩藏起自我真實的模樣與聲音,學會在關係中偽裝自己,不論是裝作沒事或故作堅強;其實,我們想要的只是陪伴而已。 陪伴,是純淨的心靈接觸,情緒共振的狀態,覺察所陪伴的對象的處境,承接住對方心靈的過程。 當你痛,該如何勇敢誠實的面對受傷的自己,向身邊的人吐露心聲?當你身邊的人面臨痛苦,該如何付出不缺席的陪伴關懷?這是一份愛的練習課題,獻給所有在陪伴關係中的人們,重拾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能力與連結。 繼《於是,我可以說再見》之後,悲傷療癒專家蘇絢慧,體會正在經歷痛苦、經歷過痛苦、走過痛苦創傷的人們,以心理諮商工作者的身分,帶給陪伴者及被陪伴者最貼心的提醒。本書以十堂課為例,教導我們在面對生命的關卡之際,唯有調整自己有限的視野,理解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以一種輕鬆的姿態豐富生命,才能用愛乘以無限大。

作者介紹 蘇絢慧 知名諮商心理師.悲傷療癒專家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在助人領域工作十八年。曾任醫學中心社會服務室與安寧療護臨床社工師、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前後經歷十三年。也曾兼任大學學生諮商中心、社區諮商機構諮商心理師工作,目前為獨立執業心理師。 與各助人單位、基金會與協會長期合作開辦專業訓練課程、生命探索與成長課程。特別聚焦在失落經驗探索與悲傷轉化、自我情感滋養照顧與生命早年傷痛療癒的主題上,以此舉辦各類型工作坊、演講與社會哀傷文化改善的宣導活動。 推動足跡遍及台灣各地外,目前也在馬來西亞及中國等華人地區,發展滋養華人心靈工作,落實善生、善終、善別、善待的生命課題學習。 網路主持:FB「同哀傷」社群專頁、「同哀傷社團」。 已出版出籍: 《死亡如此靠近》(2001,大塊文化,已絕版)入圍金鼎獎文學類優良好書 《請容許我悲傷》(2003,張老師文化)入圍金鼎獎社會科學類優良好書 《這人生》(2004,張老師文化) 《生命河流》(2005,張老師文化) 《喪慟夢》(2007,張老師文化)入圍金鼎獎社會科學類優良好書 《於是,我可以說再見──悲傷療癒心靈地圖》(2008,寶瓶文化) 《因愛誕生──一段父親帶我回家的路》(2009,寶瓶文化) 《當傷痛來臨──陪伴的修練》(2011,寶瓶文化) 《愛,一直都在》(2012,張老師文化) 《其實我們都受傷了──在關係中療癒傷痛,學習成長》(2013,寶瓶文化)獲103年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優良讀物獎 《其實你沒有學會愛自己──練習以愛,重新陪自己長大》(2014,寶瓶文化)獲103年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優良讀物獎 《死亡如此靠近》(新修版)(2014,寶瓶文化) 作者相關著作:《因愛誕生》、《愛,一直都在(圖文書)》、《其實我們都受傷了:在關係中療癒傷痛,學習成長》、《其實你沒有學會愛自己:練習以愛,重新陪自己長大》、《為什麼不愛我:療癒無愛童年的傷痛》more...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