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書目查詢 > 書目資料
借閱次數 :

穿牆故事 : 再造柏林城市

  • 點閱:487
  • 評分:0
  • 評論:0
  • 引用:0
  • 轉寄:0



  • 書籤: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館藏
  • 簡介
  • 作者簡介
  • 收藏(0)
  • 評論(0)
  • 評分(0)

柏林,曾經是一座陸地上的孤島,曾有著一道捉弄命運的隔離長牆,而今,堅固的牆早已倒塌,東西兩邊的人也已經可以自由穿牆而過,但面對城市裡坑坑洞洞的歷史遺跡,該怎麼重新出發?


  柏林可以說是歐洲唯一一座將二十世紀滄桑全都錄的城市,世紀初的繁華、世紀中的戰事以及政治上的冷漠,一一展現在她城市的肌理脈絡中;做為統一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首都,肩負著釐清德國過往與未來的重大使命,想必有她政治性、地域性、經濟性與文化性宏圖大展的意圖,然而除卻冰冷理性、代表著富強現代國家的分類指標,尋常的她散發出什麼味道?透露出什麼風華?


  黃金二○年代的柏林女調,沙啞男性化的嗓音,與瑪蓮.底特律希的風格有什麼關聯?哪些前衛寂寞的藝術家、哲學家或科學家曾在哪一條昔時沒沒無聞的巷裡度過人生的黃金歲月?昔時納粹行軍主道的菩提樹下大道是否種了菩提樹?荒蕪多年的昔日猶太商店內的一張鑲著橢圓木框的發黃照片裡,那個有著嚴肅表情的少女哪兒去了?百年音樂俱樂部廁所地板所使用的古典馬賽克圖樣是哪一藝術時期留下的痕跡?新興的繁華購物商圈,到了夜裡是否空無一人?拜訪號稱擁有世界上最好音響效果的柏林愛樂廳的高貴政商名流們,是否在演奏時睡著了,所以交響樂的結尾總要敲鑼叫醒聽眾?地鐵站出口階梯上,閒閒不做事伸手跟你要錢的年輕龐克族,為什麼有錢染髮養狗穿戴時髦?1989年被拆下的圍牆,現今遺留的那一小段,是為了讓觀光客憑弔,還是做為日後重修圍牆的憑藉(統一後,東西德兩邊許多人很想將柏林圍牆重立起來,還戲言再加高3公尺)?被德國老太太餵得撐了的公園裡的野鴨,到了冬天是否還保持候鳥天性而群飛遠方?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地段上,為什麼荒荒涼涼空著一大片你怎麼想也想不透的土地?而不起眼的街角牆上的彈孔訴說了哪一樁生離死別的往事?


  本書以德文"Berlin"(柏林)、"Einheit"(統一)、"Raum"(空間)、"Leben"(生活)、"Internatinal"(國際)與"Nachdenken"(省思)分章,這些德文字所涵構的主題,與兩德統一後的柏林都市、建築發展有著深切的關係。在這些德文字義涵指的主題下,挑選出統一之後柏林的新建設案例,案例的挑選標準以下列指標為準則:1. 所涉及的問題較具代表性;2. 在建築上達到較為優秀的成績。


  在〈Berlin:柏林城市印象拼圖〉裡,可以發現柏林做為一座現代國際大城所具備的潛力,不論是在環境交通等硬體設備,或是在人文底蘊等軟體設備上,其號召力與人們對她的期望,在在顯示她是一個指日可待的明日之星。


  在〈Einheit:統一後的政治性建築語彙〉裡,新興的政治性建築物有以下共同趨勢:都傾向使用柏林傳統的理性建築語彙,並在建築外立面上使用大量的玻璃(配合九○年代以來的流行趨勢),以顯示政治的透明性,大部分的政府部門也都開放某些部分給民眾參觀,或是提供部分空間做為藝術文化展覽之用。代表著民主開放與重視文化的建築空間手法。


  在〈Raum:關於曾經消失與新興的城市空間〉裡,則顯示城市中廣場的創造,仍是都市規劃問題中的絕大難題,基於處事慎重與對傳統的尊重,柏林的新廣場只能延續舊廣場的局面,而無法超越,然而舊廣場的品質卻不一定是好的,因此衍生許多無解的案例,這些爭議,只能留待後人的評斷。


  在〈Leben:純屬輕鬆的市民生活〉裡,顯示柏林地區民眾喜愛的休閒空間非常多樣,從古蹟利用的懷舊建築、整潔秩序的理性建築以至超現代的高科技建築都有,然而,對於一般民眾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建築風格,不是新或舊,不是本土與外來,而是空間品質。其實,市民生活本就貴在形貌的多樣化。


  在〈Internatinal:各國競艷〉裡,也屬於政治性建築的使館建築,展現與〈統一後的政治性建築語彙〉裡的政治建築相似的建築手法,亦都使用透明、開放與重視文化的空間語言;與柏林政府部門建築不同的是,因為不同國家文化的多元風格使然,使館建築擁有更多采多姿的外貌,某些案例甚且為使館建築的設計方法立下新里程碑。


  在〈Nachdenken:對於歷史的反省〉裡,顯示德國政府在國際督導與本身人道主義提昇下,對過往暴行的反省已經深入城市空間的各個層面,至於效果如何,並非建築文化單方面可以掌控;除了紀念建築與紀念碑本身的社會心理層面相當複雜外,主政者與設計者主控紀念建築的情形亦常見,因此淪為當權者的秀場。柏林的紀念建築,雖然較世界上許多其他地區更加經驗豐富、提供更多樣的解答,然而,整個紀念建築的發展,或許跟人性的提昇更有關吧!


  已經發生,以及正在進行的柏林城市重建,在現代都市發展案例中,是獨一無二的:首先,柏林城市本身,無論是政治、戰略、經濟或是人文方面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再者,像這樣大規模的城市重建,在近代以降的歐洲城市中,尚未發生過,可以預期所面臨的高度困難;而最受矚目的是,二次戰 後德國政府傾向政治人性化,加上德國民族性的天生謹慎,於是在面臨都市重建問題時,必然採取了非常慎重的處理方式,因此可以預期,無論手法高低與成果如何,都將提供都市計劃與建築界許多寶貴的經驗。

沈祉杏,

1970年生於台南


學歷╱獲獎

1988 - 1990 中原大學建築系肄業

1992 - 1997 柏林藝術大學建築工程碩士

1998 - 2003 柏林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博士

1999 - 2001 獲得德國NafoG博士獎學金與德國DAAD學術交流獎學金


經歷

1993年至2003年其間,於德國柏林Feddersen und v. Herder 建築師事務所、台南吳金福建築師事務所、高雄榮九營造股份有限公司、德國柏林Widak建築師事務所、德國柏林Tonon建築師事務所、德國柏林GMP建築師事務所、上海現代建築有限公司等擔任建築設計師。


出版

《歌樂美──土耳其卡葩多其亞的庶民建築》,田園城市,2002.04

《日治時期台灣住宅發展1895 - 1945》,田園城市,2002.10

《穿牆故事──柏林》,田園城市,2003.07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